一、科技儲糧為“保糧食安全”奠定堅實基礎
集團始終堅持高起點、高標準、高質量的要求,按照引進應用和自主研發兩條腿走路的工作思路,走出了一條具有魯糧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。截至目前,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,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。
隨著我國經濟、科技的發展,人們的膳食觀念也在不斷改變,即逐步從原來的“溫飽型”向“營養型、健康型和多樣化”轉變,集團大力推進綠色儲糧技術的應用,確保儲糧品質,為百姓提供安全營養的糧食。一是大力推廣應用低溫儲糧技術,低溫儲糧可以減少糧食顆粒的呼吸作用,延緩品質劣變的速度,抑制儲糧害繁殖,并防止糧粒發霉。集團一期投資了1000多萬元,優化了倉房條件,對72口倉進行內環流改裝,購置了空調,谷冷機等控溫設備,目前集團準低溫倉占總倉容30%以上。同時,在現有儲藏技術基礎上,集團不斷研究、更新和完善低溫儲糧技術,在承儲單位全面推廣使用,近兩年來,出庫糧食品質良好,保管損失損耗降低了0.5個百分點,相當于為國家開發出了“無形良田”。二是積極推進食品級惰性粉氣溶膠綠色防蟲技術,食品級惰性粉是一種食品添加劑,通過粉粒落入害蟲關節,磨損節間膜,導致蟲體嚴重失水,以物理方式殺死儲糧害蟲,不會污染糧食,有效減少了熏蒸次數和藥物殘留。三是研究適用于山東區域的綜合儲糧技術,做好優質小麥、水稻的“專收、專儲、專管、專用”,確?!褒R魯糧油”成為安全可靠、無公害的綠色生態放心糧食,為百姓儲備優質糧源,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。
二、嚴把糧食質量關,確保百姓吃上“放心糧”
為了規范糧食質量安全管理,保障糧食質量安全,集團制定了《山東魯糧集團有限公司糧食質量管理暫行辦法》,細化明確了糧食質量管理責任,在“一把手”總負責的基礎上,分管領導靠上抓,形成了購銷、質檢、倉儲各科室各崗位各環節各自負責的質量管理和責任追究體系,各業務環節相互監督、相互制約、相互配合,從機制上加強了糧食質量安全保障。完善了糧食質量安全考核激勵機制,挑選能力好、責任心強的員工到質檢崗位,定期對職工進行培訓,打造了一支過硬的質檢隊伍。在糧食儲藏期間,嚴格落實好儲備糧日常品質監測制度,建立統一的糧油質量管理檔案,質量檔案包括每車糧食入庫檢驗報告、每月的糧食檢驗結果、品質分析報告和出庫檢驗報告等,集團通過“倉儲監管平臺”,實現了對承儲單位和代儲庫點所有糧倉的糧食質量安全跟蹤和監控,詳細掌握每間倉房的糧食質量變化情況,從而為科學管理提供了準確依據。庫存儲備糧質量連續多年實現全項達標率100%,宜存率100%,集團全部庫存糧食順利通過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質量大清查。
三、“互聯網+”助力集團儲備糧“透明”監管
人工智能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,隨著國家層面對糧食行業信息化頂層設計的高度重視,以及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熟,使得通過信息化全面支撐糧食業務能力成為現實可能。2015年、2017年山東省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是我集團信息化升級建設的基礎,通過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,實現了糧庫日常業務由人工到智能、再到智慧的轉變。2020年集團又投入400多萬元對所有倉房進行了視頻在線監管建設,配合庫區環境監測系統和報警功能,實現了24小時無盲點集中監控和風險預警,確保庫區倉儲安全。集團通過對倉儲監管平臺的升級,實現了對承儲庫和外租庫點糧食的購銷、倉儲、質量、糧情等全過程痕跡化管理,從集團的的監管平臺上可以實時查看每一車糧食的電子身份證,包括產地、運輸車輛、銷售客戶、價格、質量、儲藏倉房條件、儲藏年限、糧食保管員、儲藏溫濕度、保管期間每月糧食質量變化、出庫時糧食質量和購買客戶等,以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糧食收儲的質量追溯?!盎ヂ摼W+”從時空多維度洞察發現糧食儲藏期間大數據中隱含的價值和規律,通過預警預報指導糧食安全儲藏決策,將糧食安全儲藏提升到精細化管理新層面,以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儲備糧儲藏全過程“透明”監管,全力保障糧食在庫內的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。
集團將持續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,認真總結科技儲糧經驗,不斷學習提高,扎實進取,開拓創新,牢記責任,不辱使命,以更加飽滿的熱情、更加務實的作風、更加堅定的信心、更加卓越的成績,充分展示糧食衛士優良的精神風貌,應用科學的保糧方法保證糧食的品質,保障省內糧食安全,確保軍需民食。
申請入會
重點企業調查
糧油展
會員查詢
放心糧油申報
誠信企業申報
培訓會議報名
意見征集
會長信箱